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

来源:西北园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4 13: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全长1887.3m,为沪昆高铁长沙南枢纽的重要控制工程。为了避免施工期间对运营高速铁路造成影响,主跨结构设计采用(32+80+112)m的非对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全长1887.3m,为沪昆高铁长沙南枢纽的重要控制工程。为了避免施工期间对运营高速铁路造成影响,主跨结构设计采用(32+80+112)m的非对称槽形梁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京广高铁。转体梁段长196m,重量t,转体角度为21°,桥塔总高73.925m。

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航拍全景图

该桥综合了目前斜拉桥建造中所运用的多项施工技术,结构新颖,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针对桥梁特点,首创非对称塔梁墩固结槽形梁转体施工斜拉桥结构体系;采取独特的塔梁墩固结结构及四柱式下塔柱结构造,降低了转体重量、减小了桥梁规模;首创边箱式槽形梁及边箱内锚固斜拉索技术,减小了缆索更换对于安全性的影响;形成了斜拉桥转体施工成套技术,完成主梁转体后直接上墩;运用哈弗式磁通量铁路成品索索力监测技术,解决了索力长效监测的技术难题。

该工程是全国首例高铁跨高铁大跨径独塔非对称双索面转体斜拉桥。在铁路建设领域,该桥创下了六个“第一”:高铁跨高铁桥跨度第一、转体总重量第一、转体梁长度第一、独塔非对称斜拉索在高铁第一次应用、边箱式槽形梁在高铁第一次应用、独塔非对称斜拉索与槽形梁的组合结构在高铁第一次应用。

工程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7月竣工,工程投资1.12亿元。

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航拍全景图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针对邻近高铁施工干扰、跨线施工作业坠物等安全风险,工程首创了非对称塔梁墩固结槽形梁转体施工斜拉桥结构体系,通过压缩桥宽、缩短小角度斜交桥跨径、降低转体重量、减小桥梁规模、加强施工监控与防护等途径,解决了施工抗风险能力的综合技术难题,取得了成套建造技术成果。

2.工程在设计构造上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①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及四柱式下塔柱结构设计,增加塔墩横向和纵向刚度,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从而使主跨长度缩短了10%,减少了转体重量;②采用边箱式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及边箱内锚固斜拉索设计,有效解决了跨运营高铁线路施工中的防电问题、规避了运营后线路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异物坠落的风险,并降低了建筑高度有利于枢纽区线路疏解。

3.基于斜拉桥转体施工的特点,工程在施工技术上进行了系列研究:①主梁采用转体后直接上墩随即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的方案,取消了传统工艺中转体后合龙段现浇施工的环节,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缩短了施工周期;②形成了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成套施工技术,解决了邻近既有高铁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的高风险技术难题。

4.拉索索力监测技术创新。斜拉索是该桥的关键承力构件,该项目研发了针对铁路成品索的哈弗式磁通量索力监测技术,解决了既有桥梁拉索运营期索力长效监测的技术难题,为桥梁安全运营和科学管养提供了支撑。

5.该工程结构设计新颖,形成了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施工的成套技术,实现了高速铁路桥梁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社会、经济效应显著。相关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借鉴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转体球铰施工图

独塔非对称斜拉索与槽形梁的组合结构

主桥转体后直接上墩全景图

三、获奖情况

1.“CCT磁通量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获得2010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成套施工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二等奖。

3.2016年度湖南省勘察设计协会湖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4.2017年度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第十三届太行杯土木建筑工程大奖。

5.2016~2017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国家优质工程奖。

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全长1887.3m,为沪昆高铁长沙南枢纽的重要控制工程。为了避免施工期间对运营高速铁路造成影响,主跨结构设计采用(32+80+112)m的非对称槽形梁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京广高铁。转体梁段长196m,重量t,转体角度为21°,桥塔总高73.925m。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航拍全景图该桥综合了目前斜拉桥建造中所运用的多项施工技术,结构新颖,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针对桥梁特点,首创非对称塔梁墩固结槽形梁转体施工斜拉桥结构体系;采取独特的塔梁墩固结结构及四柱式下塔柱结构造,降低了转体重量、减小了桥梁规模;首创边箱式槽形梁及边箱内锚固斜拉索技术,减小了缆索更换对于安全性的影响;形成了斜拉桥转体施工成套技术,完成主梁转体后直接上墩;运用哈弗式磁通量铁路成品索索力监测技术,解决了索力长效监测的技术难题。该工程是全国首例高铁跨高铁大跨径独塔非对称双索面转体斜拉桥。在铁路建设领域,该桥创下了六个“第一”:高铁跨高铁桥跨度第一、转体总重量第一、转体梁长度第一、独塔非对称斜拉索在高铁第一次应用、边箱式槽形梁在高铁第一次应用、独塔非对称斜拉索与槽形梁的组合结构在高铁第一次应用。工程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7月竣工,工程投资1.12亿元。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航拍全景图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1.针对邻近高铁施工干扰、跨线施工作业坠物等安全风险,工程首创了非对称塔梁墩固结槽形梁转体施工斜拉桥结构体系,通过压缩桥宽、缩短小角度斜交桥跨径、降低转体重量、减小桥梁规模、加强施工监控与防护等途径,解决了施工抗风险能力的综合技术难题,取得了成套建造技术成果。2.工程在设计构造上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①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及四柱式下塔柱结构设计,增加塔墩横向和纵向刚度,改善了结构受力性能,从而使主跨长度缩短了10%,减少了转体重量;②采用边箱式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及边箱内锚固斜拉索设计,有效解决了跨运营高铁线路施工中的防电问题、规避了运营后线路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异物坠落的风险,并降低了建筑高度有利于枢纽区线路疏解。3.基于斜拉桥转体施工的特点,工程在施工技术上进行了系列研究:①主梁采用转体后直接上墩随即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的方案,取消了传统工艺中转体后合龙段现浇施工的环节,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缩短了施工周期;②形成了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成套施工技术,解决了邻近既有高铁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的高风险技术难题。4.拉索索力监测技术创新。斜拉索是该桥的关键承力构件,该项目研发了针对铁路成品索的哈弗式磁通量索力监测技术,解决了既有桥梁拉索运营期索力长效监测的技术难题,为桥梁安全运营和科学管养提供了支撑。5.该工程结构设计新颖,形成了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施工的成套技术,实现了高速铁路桥梁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社会、经济效应显著。相关技术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借鉴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转体球铰施工图独塔非对称斜拉索与槽形梁的组合结构主桥转体后直接上墩全景图三、获奖情况1.“CCT磁通量传感器及其监测系统”获得2010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大跨度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水平转体跨越运营高铁成套施工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二等奖。3.2016年度湖南省勘察设计协会湖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4.2017年度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第十三届太行杯土木建筑工程大奖。5.2016~2017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国家优质工程奖。

文章来源:《西北园艺》 网址: http://www.xbyyzz.cn/qikandaodu/2021/0114/516.html



上一篇:游走在西北的转基因玉米制种幽灵
下一篇:拉风250:从西北到东南的千里考验

西北园艺投稿 | 西北园艺编辑部| 西北园艺版面费 | 西北园艺论文发表 | 西北园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园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