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杜锡莹的杏李科研与推广

来源:西北园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2 08: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写一篇关于杜锡莹的文章需要些勇气,因为老杜不仅有“陕西省人大代表”和“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的光环,其名下的西安李杏研究所拥有的两个果树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也是连一些

写一篇关于杜锡莹的文章需要些勇气,因为老杜不仅有“陕西省人大代表”和“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的光环,其名下的西安李杏研究所拥有的两个果树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也是连一些国家科研机构都难以取得的,加之其40年丰富的果树人生,单用一篇短文实在难以概括。但作为《西北园艺》的老朋友和优秀一线果树专家,推广宣传他的科研成果,弘扬他在果树科研与推广上的锲而不舍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最执著的“老果农”

如果要用一句话介绍老杜,那一定是他自己说的,“我是一位最执著的老果农”。是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果树,到现在已经40多年,其间我国的果树产业经历了几番调整,但老杜始终只专注杏和李的育种研究与推广。他曾从杏和李上获得第一桶金,成为一方最早的“万元户”,也经历了漫长的杏、李果树科研与推广低潮,成为村里欠债最多的人。他说,如果没有一种执著的坚守,就不会有今日站在全国杏李果树科研前端的机会。

无论从全国的果品市场,还是老杜所在的秦岭北麓果树产业带看,老杜所专注的杏、李科研与推广都是 “冷门”,而且一冷就是十多年。他并不是不想赚钱,但他觉得热爱是根本,而且培养一个优势果树新品种的快乐也不是金钱能够替代的。对于“冷门”,老杜也有自己的思维,他说:“正因为是小杂果,国家正规的科研机构可能会忽视,这就为民营科研留下了较宽松的空间。也正因为市场不热,成规模的杏李育种(苗)单位不多,市场也就相对稳定”。

多年的执著和坚守终于有了回报。近几年,不仅其研究选育的“丰园红”、“丰园77”相继拿到了国家杏品种所有权证书,“西户红李”的优良品质也得到全国各地果农的信任。仅 “丰园红”系列品种在全国的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50万亩,结束了以美国“金太阳杏”为代表洋杏独大的局面。同时,其创办和领导的研究所对以杏、李为代表的我国果树种质资源开发性保护的巨大价值,也日益显现。

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

随着“丰园红”成为杏苗木市场的香饽饽,有许多引种单位在推广宣传中把该品种说成“完美的杏品种”,对此老杜非常反感。他自己向引种者介绍这一品种时,从来都是很客观地说明该品种的具体优点和不足之处,从不使用夸大性广告语言。他说:“同任何事物一样,果树品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将来的丰园红杏是一个系列的品种,如果说现在的就是最好的,那就没有进步空间了。”

正是这样严谨的精神和良好信誉,让全国各地果树爱好者源源不断地把他们当地的杏、李品种介绍到研究所的种质资源圃中来,越来越丰富的种质资源圃也为新品种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更为良好的条件。现在,老杜的研究所和杏李果树资源圃,不仅是西安市果树专家大院和果农培训交流的基地,而且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果树专家慕名参观学习。

对待每一次果农培训、每一次参观交流,老杜都是认真而谦虚的,从不以专家自居。他总习惯说:“我是一个喜欢果树科研的老果农,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其实,当我们在老杜的书柜看到《中国果树志·李杏卷》的时候,当我们得知他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副理事长头衔的时候,当我们阅读他在省人代会上关于加强农业科普教育议案的时候,我们认为,集理论实践于一身的老杜,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果树专家。

推广是责任也是学问

同学院派专家不同,田野实践出身的老杜对科技成果推广也有着自觉的责任。他的观点是,一个好的果树品种,只有完成了市场推广,在成千上万的果园里开花结果,让众多生产经营者受益,才算科研工作的真正完成。同时,任何优良品种,在果园生产中还要有科学管理方法的配套才能充分表现其优势,在这方面,对引种者的指导和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他说:“优良品种的推广也是一门学问”。

为了把以“丰园红”为代表的杏、李新品种推广到全国各地,除了一般的广告宣传外,老杜把为引种者提供培训和服务作为最主要的手段。每年,他都要利用研究所网站和基地示范果园,定期对果农进行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同时利用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对全国各地用户随时点对点推送技术指导服务。

为了做好市场推广工作,我们看到60多岁的老杜不仅会熟练运用短信、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而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能熟练开展电商、微商等业务。采访结束时,我们还听说老杜对当地一支活跃的民间剧团给予 “西安丰园红秦腔艺术团”的冠名支持。

文章来源:《西北园艺》 网址: http://www.xbyyzz.cn/qikandaodu/2021/0712/1056.html



上一篇:西北电力公司运营问题及策略分析
下一篇:今年晚熟果品生产形势一线专家报告

西北园艺投稿 | 西北园艺编辑部| 西北园艺版面费 | 西北园艺论文发表 | 西北园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北园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